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,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2023年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有望较好完成。

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8%,其中41个大类行业中,28个行业保持增长,占比达68.3%;31个省区市中,25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,占比达80.6%。受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因素的带动,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。

  2024年1月9日,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,2023年1—11月,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、发票领用、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(以下简称“新办涉税经营主体”)达1515.1万户,同比增长25.4%,两年平均增长11.9%。

 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员表示,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是指办理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,并且到税务部门办理过涉税事项的市场主体。涉税意味着有实际经营活动发生,所以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这一指标的变化,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。

  营商环境助推

  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23年,新办涉税主体数量的增加也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。

  一直以来,涉税经营主体都是经济运行的“晴雨表”。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“成绩单”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共达到5745万户,较“十二五”时期增长了83%。

 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练奇峰表示,2023年前11个月新办涉税经营主体中,当年即领用发票、有收入申报的税收活跃户达到了1055.7万户,占比69.7%,较上一年同期提高了3.1个百分点,这表明涉税经营主体正在活跃向好。

  雄川新能科技(成都)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办涉税经营主体,2023年在成都注册,公司聚力打造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生态产业链,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该公司在此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公司总经理姚麟峰表示,之所以选择在成都落户,主要也是看重成都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营商环境。“从交通优势看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,目前在全国官宣的6条氢走廊中,成渝氢走廊覆盖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,这和公司的业务发展也比较吻合。”姚麟峰说。

  据悉,近年来,成都市委市政府接续出台完善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政策,截至目前,成都市已累计推出906项改革举措。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《关于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》还提出了到2025年年底营商环境智慧化服务体系总体形成的目标。

 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建设,成都市还提出公共资源交易、企业开办服务等同城化发展,推进成德眉资集中采购机构开展竞争试点,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跨市域异地办理,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。

  成都市税务局党委书记、局长李杰生表示,围绕诉求响应、政策服务、便利办税、精细服务、社会共治五大体系,成都税务部门也在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,并对在蓉落户的重点企业,建立了“一户一档”信息档案,这将帮助区域产业与企业共同成长。

  上述税务人士表示,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的持续增长,也与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,这些变化与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密不可分。

  优质服务覆盖

 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也直接反映着经济活跃程度。

  记者采访中发现,新办涉税经营主体的区域分布不仅有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,还有沿海地区的厦门。不过,和成都有所不同的是,厦门的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名单上是新办外资企业。

  厦门清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众多新办外资企业中的一家,2023年是公司在厦门市翔安区扎根的第一年。针对公司在交流沟通与税制差异等方面的问题,税务部门在双语专席、税费优惠上也提供了针对性服务,这大大坚定了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。

 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,从产业发展结构看,2023年前11个月,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“三新经济”新办涉税经营主体455.4万户,占全部新办户的30.1%,较2022年同期提高2.5个百分点,其中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办户数同比增长32%,实现较快增长。

  从区域分布看,2023年前11个月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、成渝四大经济圈累计新办涉税经营主体699.4万户,占全部新办户的46.2%。

  千万量级经营主体的成长,离不开优质服务和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。

  据介绍,2023年,国家税务总局以连续第十年开展“便民办税春风行动”为契机,先后分五批推出109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,包括推进“政策找人”、开展“春雨润苗”专项行动、上线“新办智能开业”功能等具体举措,全力护航涉税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。

 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表示,在持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大背景下,税务部门将特别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,推进新办涉税经营主体发展壮大,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贡献力量。